DAP 与 DDP 的操作流程对比:从发货到交付的全环节差异

DAP 与 DDP 的操作流程对比:从发货到交付的全环节差异

DAP 和 DDP 在从发货到交付的全流程中,各个环节的操作存在诸多差异,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贸易术语不同的责任界定和操作要求。​

在发货环节,DAP 和 DDP 的操作基本相似。卖方都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准备货物,进行妥善包装,并办理出口报关手续。卖方需提供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报关委托书等必要单据,向出口国海关申报货物出口。例如,中国某服装企业向法国出口服装,无论是采用 DAP 还是 DDP,都要在货物备好后,将相关单据提交给海关,完成出口报关,获取出口放行单。​

进入运输环节后,两者开始出现差异。采用 DAP 术语,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,但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,卖方的运输责任即终止。以海运为例,卖方只需将货物运至法国指定的港口,并负责将货物从船上卸下,放置在港口的指定地点。而 DDP 术语下,卖方不仅要负责将货物运至目的地,还要确保货物能够顺利通过进口国海关,完成清关手续后交付给买方。这意味着卖方需要安排货物从出口国到进口国的全程运输,包括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、运输路线,以及处理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,如货物转运、中转仓储等。​

当货物到达目的地后,DAP 和 DDP 的操作差异更为明显。DAP 模式下,卖方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,即完成交货义务,后续的进口清关、提货等手续由买方自行办理。买方需要根据进口国的规定,准备相关文件,向海关申报进口,缴纳关税和其他税费,然后提取货物。而 DDP 模式下,卖方需要负责办理进口清关手续,包括填写进口报关单、提交货物相关文件(如原产地证书、质量检验证书等)、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税费。只有在完成所有清关手续,货物被海关放行后,卖方才能将货物交付给买方。​

此外,在货物交付后的责任方面,DAP 术语下,货物交付给买方后,风险和责任即转移至买方;而 DDP 术语下,卖方在货物交付给买方时,才算完成全部义务,在此之前,卖方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。

lltx1822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