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践行“双碳”目标的今天,物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“大户”,其绿色转型迫在眉睫。而多联式运输,凭借其内在的效率和模式优势,正从一种高效的物流组织方式,跃升为推动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杠杆和核心推手。
它并非简单地“更环保”,而是通过系统性的结构优化,从根本上重塑了物流的碳足迹。
一、 本质优势:多联式运输的“绿色基因”
多联式运输的绿色属性,根植于其核心运作模式之中:
- 模式优化:让货物乘上“绿色班列”
- 多联式运输的核心是“公转铁”、“公转水”。它将长途干线运输从依赖燃油的卡车,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更节能的铁路和水路上。
- 数据为证:通常情况下,铁路运输的单位货物碳排放强度仅是公路运输的1/5 – 1/3;水路运输则更低。这种模式切换本身,就是最大、最有效的减排行为。
 
- 规模效应:实现能源的“集约化利用”
- 一列电力驱动的货运列车或一艘巨型集装箱轮,能够运载数百个集装箱,其单位货物的能源消耗远低于由数百辆柴油卡车分别运输。这种规模效应带来了能源使用效率的质的飞跃。
 
- 减少空驶与拥堵:优化整个系统效率
- 多联式运输依托于固定的枢纽和班期,使运输计划性更强。标准化的集装箱作为通用载体,在不同运输方式间高效流转,显著减少了传统卡车运输中常见的空驶等待、迂回运输和交通拥堵,从而降低了无效碳排放。
 
二、 协同效应:“绿色多联式运输+”的无限可能
多联式运输不仅自身绿色,更是一个平台和载体,能够与前沿技术和理念结合,产生“1+1>2”的协同减排效应。
- “多联式运输 + 数字化”
- 智能路径规划: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,为企业量身定制不仅“最快、最省”而且“最绿色”的运输方案,动态优化路径,减少能源浪费。
- 全程可视化:数字平台实现对货物的精准追踪和预测,帮助仓库和配送中心实现“精准备货”,减少库存和等待时间,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效率。
 
- “多联式运输 + 清洁能源”
- 枢纽绿色化:在港口、铁路场站等关键节点,推广使用电动集卡、氢能卡车进行内部转运,将龙门吊等设备从柴油驱动改为电力驱动(岸电),彻底消除枢纽节点的直接排放。
- 干线清洁化:铁路电气化是天然的优势,随着绿色电网(风、光、水发电)比例的提升,铁路运输的间接碳排放将趋近于零。
 
- “多联式运输 + 循环经济”
- 标准化的集装箱本身就是坚固、可循环使用的装载单元,替代了大量一次性木质托盘和过度包装,从源头上减少了包装废弃物。
 
三、 未来图景:构建全链条绿色物流生态系统
多联式运输推动的,是一场从“点”到“线”再到“面”的绿色革命。
- 从“点”到“线”:它连接了各个绿色的“点”(如绿色港口、绿色铁路),编织成一条低排放的“绿色运输干线”。
- 从“线”到“网”:多条绿色干线相互交织,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低碳物流网络。
- 从“网”到“生态系统”:这个网络将与绿色能源、数字科技、碳核算体系深度融合,形成一个能够自我优化、持续降低环境影响的智慧绿色物流生态系统。
总结展望:
多联式运输不仅仅是在现有的物流体系中做“减法”(减排),更是在做“乘法”。它通过系统性的结构变革,将环境成本内化为运营效率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。
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,它不再是一个可选项,而是必由之路。当越来越多的货物通过“钢铁骨架”上的“绿色血脉”高效流动时,我们迎来的将是一个天更蓝、路更畅、成本更优的物流新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