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运大件货物必读:各国超长费用怎么算?(附 10 国标准)

海运大件货物必读:各国超长费用怎么算?(附 10 国标准)

在国际海运中,大件货物(如工程设备、桥梁钢构、风电叶片等)因尺寸超限,往往面临一笔额外的 “超长费”(Over Length Surcharge,OLS)。这笔费用并非固定统一,而是因国家港口设施、物流成本、贸易政策差异呈现显著不同 —— 有的国家按长度分段计费,有的叠加重量附加,有的甚至包含环保、码头垄断等隐性费用。对于企业而言,若不提前掌握各国收费规则,很可能面临成本超支、清关延误等问题。本文梳理中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荷兰、德国、美国、巴西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 10 个核心贸易国的超长费标准,拆解费用计算逻辑,提供成本优化建议,为大件货物海运保驾护航。

一、先搞懂:超长费的核心影响因素与通用逻辑

在具体看各国标准前,需先明确超长费的 “定价底层逻辑”—— 它本质是船公司和港口为弥补 “超限货物占用额外资源、增加操作风险” 产生的成本。核心影响因素有三:

  1. 长度阈值:多数国家以 12 米为关键分界(对应 40 英尺集装箱标准长度),超 12 米后费率阶梯式上升;少数国家(如美国、加拿大)门槛更高(15 米),或更低(如荷兰 8 米)。
  2. 货物类型:工业设备(如机床、发电机)因装卸难度大,费率通常比普通建材(钢材、木材)高 10%-20%;危险品(如超长压力容器)需额外加费。
  3. 附加成本:欧洲港口多含环保附加费,美洲港口含码头垄断费,大洋洲港口需叠加重量评估费,这些隐性成本往往占总费用的 20%-30%。

通用计算逻辑可归为三类:

  • 分段费率:按超出长度区间收费(如 12-15 米、15-20 米),区间越高费率越高;
  • 舱位占用费:按超限货物占用的标准舱位数量计算(如 1.2 个舱位、1.5 个舱位);
  • 固定 + 浮动:基础固定费 + 按长度 / 重量计算的浮动费,欧洲港口常用此模式。

二、10 国超长费标准拆解:从亚洲到大洋洲,各有侧重

(一)亚洲 3 国:制造业核心区,费率聚焦 “长度 + 设备适配”

亚洲是全球大件货物生产与出口核心,港口对工业设备、建材类超长货物的收费规则最成熟,多按长度分段,部分叠加重量附加。

1. 中国:12 米起收,超 15 米费率跳涨

适用港口:上海、深圳、宁波、青岛

核心规则:以 12 米为起收基准,分三段计费,重量超 20 吨加费 10%

  • 12 米<长度≤15 米:基础运费的 10%-15% 或 800-1200 美元 / 票(取高者);
  • 15 米<长度≤20 米:基础运费的 20%-30% 或 1500-2500 美元 / 票;
  • 长度>20 米:基础运费的 40%-60% + 特殊装卸费(3000-5000 美元 / 次,如重型吊车)。

案例:从宁波港出口 22 米盾构机(重量 30 吨,基础运费 15000 美元),因超 20 米且超重,超长费 = 15000×50%(分段费率)+ 4000(吊车费)+ 15000×50%×10%(超重附加)=7500+4000+750=12250 美元。

注意:上海港需提前 7 天提交 3D 货物图纸,延迟加收 20% 加急费。

2. 日本:分货物类型,建材 12 米起收,设备 10 米起收

适用港口:东京、大阪、横滨

核心规则:建材与设备差异化定价,冬季(12-2 月)整体上浮 15%

  • 普通建材(12 米<长度≤18 米):800-1500 美元 / 票 + 超 12 米部分 200 美元 / 米;
  • 工业设备(10 米<长度≤15 米):1500-1800 美元 / 票,超 15 米部分 300 美元 / 米。

案例:大阪港出口 16 米木材(基础固定费 1200 美元),超长费 = 1200 +(16-12)×200=2000 美元;若为 17 米发电机(固定费 1800 美元),则 = 1800 +(17-15)×300=2400 美元。

3. 新加坡:12.2 米起收,按舱位占用比例计费

适用港口:新加坡港(全球中转枢纽)

核心规则:以 40 英尺集装箱长度(12.2 米)为基准,中转货物享 10% 折扣

  • 12.2 米<长度≤15 米:占用 1.2 个舱位,超长费 =(1.2-1)× 基础运费(即 20% 基础运费);
  • 15 米<长度≤18 米:占用 1.5 个舱位,超长费 = 50% 基础运费。

优势:从中国经新加坡转运至非洲的 14 米金属型材(基础运费 5000 美元),超长费 = 5000×20%×90%(中转折扣)=900 美元,比直航节省约 30%。

(二)欧洲 2 国:环保 + 平台费是重点,费率结构最复杂

欧洲港口因舱位紧张、环保要求高,超长费包含 “固定基础费 + 浮动费 + 附加费”,总成本比亚洲高 20%-30%。

1. 荷兰(鹿特丹港):8 米起收,超 12 米进入高费率区间

核心规则:固定基础费 500 欧元 / 票,超 12 米后浮动费率翻倍,危险品加 20%

  • 12 米<长度≤16 米:500 欧元 + 基础运费 30%;
  • 长度>16 米:500 欧元 + 基础运费 50% + 专用平台费 800 欧元 / 次。

案例:18 米化工设备(基础运费 12000 欧元,危险品),超长费 = 500 + 12000×50%×(1+20%) + 800=500+7200+800=8500 欧元。

2. 德国(汉堡港):分 “件杂货 / 集装箱”,协调费必收

核心规则:件杂货需加 500 欧元装卸协调费,冬季(11-2 月)上浮 15%

  • 件杂货(12 米<长度≤15 米):1800-2000 欧元 / 票 + 500 欧元协调费;
  • 集装箱货物(超集装箱长度 1-3 米):200 欧元 / 米,超 3 米加基础运费 10%。

案例:13 米大型管道(件杂货,固定费 1900 欧元),冬季超长费 =(1900+500)×(1+15%)=2760 欧元。

(三)美洲 3 国:码头垄断费占比高,北美门槛最严

美洲港口多为私人运营,超长费除船公司收费外,需额外缴纳码头处理费,北美(美国、加拿大)15 米才起收,南美(巴西)分淡旺季。

1. 美国(洛杉矶 / 长滩港):15 米起收,非北美货物加 10%

核心规则:12-15 米无船公司超长费,但需缴 1800-2200 美元码头费,超 15 米后费率陡增

  • 15 米<长度≤20 米:25% 基础运费 + 2200-2500 美元码头费 + 10% 非北美附加;
  • 长度>20 米:40% 基础运费 + 2500 美元码头费 + 3000 美元 / 天专用停泊费。

风险点:需提前 10 天向海关申报,延迟 1 天罚 500 美元。如 14 米货物延迟 3 天申报,仅滞纳金就需 1500 美元。

2. 巴西(桑托斯港):旺季 12 米起收,含关税附加

核心规则:旺季(1-4 月、9-12 月)12 米起收,淡季(5-8 月)15 米起收,本土货物免 50% 关税附加

  • 旺季(12 米<长度≤18 米):30% 基础运费 + 货物价值 0.5%(关税附加);
  • 淡季(15 米<长度≤20 米):20% 基础运费 + 货物价值 0.3%。

案例:旺季出口 14 米巴西产农机(价值 50000 美元,基础运费 7000 美元),超长费 = 7000×30% + 50000×0.5%×50%(本土减免)=2100+125=2225 美元。

3. 加拿大(温哥华港):中转美国可豁免进口附加

核心规则:15 米起收,中转美国货物免美国港口进口附加费

  • 15 米<长度≤20 米:25% 基础运费 + 1500 美元码头费 + 300 美元跨境协调费;
  • 优势:16 米货物从温哥华转运芝加哥,比直航洛杉矶节省约 1200 美元(豁免美国进口附加费)。

(四)大洋洲 2 国:“长度 + 重量” 双判定,评估费不可少

澳大利亚、新西兰港口规模小,设备有限,对超长货物实行 “长度 + 重量” 双门槛,需提前做安全评估。

1. 澳大利亚(悉尼港):8 米 / 15 吨双起收,双超额叠加收费

核心规则:超 12 米且超 15 吨,需同时缴超米费与超重费

  • 仅超 12 米(≤15 米,≤15 吨):1200 澳元 + 200 澳元 / 米;
  • 超 12 米且超 15 吨:1200 澳元 + 200 澳元 / 米 + 50 澳元 / 吨(超重部分)。

前提:需提前 5 天提交安全评估报告,评估费 200 澳元 / 次,未通过不得进港。

2. 新西兰(奥克兰港):含岛屿运输附加,超 20 米需租专用船

核心规则:10 米起收,南岛目的地附加费更高

  • 10 米<长度≤15 米:1000-1500 新西兰元 + 300 新西兰元岛屿附加;
  • 长度>20 米:专用船租赁费(10000 新西兰元 / 天)+ 5000 新西兰元装卸费。

三、避坑与优化:5 个降低超长费的实用技巧

  1. 拆分货物:若货物可拆分(如多段钢构),尽量控制单段长度在 12 米内,如将 18 米钢构拆为 3 段 6 米,可豁免超长费,仅需承担拆分与组装成本(通常比超长费低 40%)。
  2. 选择中转港:亚洲货物去非洲,优先经新加坡港(享 10% 中转折扣);北美内陆货物,从加拿大温哥华港转运(豁免美国进口附加)。
  3. 错峰运输:巴西桑托斯港淡季(5-8 月)15 米才起收,12-15 米货物错峰出口可省 30% 费用;日本、德国冬季费率上浮,尽量避开 12-2 月出货。
  4. 提前申报与评估:美国、澳大利亚需提前 10 天 / 5 天申报,避免滞纳金;危险品需提前确认港口是否有专用装卸设备,避免临时加费。
  5. 谈判舱位占用费:新加坡、荷兰等按舱位计费的港口,若货物密度高(如重型设备),可与船公司协商按 “实际占用空间” 而非 “长度比例” 计费,部分场景可省 20%。

四、总结:10 国超长费核心差异对比表

国家起收长度核心收费模式隐性成本(占比)适合货物类型
中国12 米分段费率 + 超重附加加急费(20%)工业设备、钢构
日本建材 12 米,设备 10 米固定费 + 超米费 + 冬季上浮冬季附加(15%)木材、发电机
新加坡12.2 米舱位占用费 + 中转折扣中转建材、型材
荷兰8 米固定费 + 浮动费 + 平台费环保费(10%)化工设备、危险品
德国件杂货 10 米,集装箱 13.192 米固定费 + 协调费 + 冬季上浮协调费(20%)管道、集装箱超长货物
美国15 米船公司费 + 码头费 + 申报费码头费(40%)大型机械、非北美货物
巴西旺季 12 米,淡季 15 米分段费率 + 关税附加关税附加(15%)农机、进口钢构
加拿大15 米船公司费 + 码头费 + 协调费跨境费(10%)中转美国的超长货物
澳大利亚8 米 / 15 吨超米费 + 超重费 + 评估费评估费(10%)重型设备、双超额货物
新西兰10 米固定费 + 岛屿附加 + 专用船费岛屿费(20%)本地工程设备、南岛货物

掌握以上规则与技巧,企业可在大件货物海运前精准测算成本,避免 “隐性收费” 陷阱,同时通过路径优化、错峰运输等方式降低总物流成本,提升跨境贸易竞争力。

lltx1822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