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流发货环节多、链条长、规则复杂,对于发货人(Shipper)来说,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误区,导致成本飙升、时效延误甚至货物损失。以下梳理了发货人最容易犯的几大错误,并提供了实用的避坑指南。
误区一:只比价格,不看服务与条款
- 错误做法:选择物流商时,唯一的标准就是谁报的价格最低。
- 潜在风险:
- 隐藏费用:低价背后可能藏着无数的附加费(如燃油附加费、偏远附加费、仓储费、更改地址费等),最终结算时账单远超报价。
- 服务品质差:低价可能意味着网络不稳定、时效无保障、操作暴力、问题响应慢,甚至公司不正规,卷款跑路的风险更高。
- 理赔困难:出现货损货差时,理赔流程繁琐、推诿扯皮,甚至无法得到赔偿。
- 避坑指南:
- 综合评估:将价格、服务稳定性、公司信誉、赔付条款等因素综合考量。
- 索要完整报价:要求货代提供包含所有可能费用的“全包价”(All-in Rate),并书面确认哪些费用不包含。
- 阅读条款:了解关于保险、理赔、免责等方面的具体条款。
误区二:忽视产品品名与HS编码的准确性
- 错误做法:随意填写货物品名,如写成“礼品”、“零件”、“样品”,或者为了“省事”借用别人的HS编码。
- 潜在风险:
- 海关扣货:品名含糊不清会导致海关严查,甚至直接扣货查验,产生高额的滞箱费、滞港费、查验费。
- 误报罚款:HS编码关系到出口退税率和进口国的关税税率。申报错误可能导致退税失败、高额罚款甚至法律风险。
- 运输风险:危险品、电池等瞒报为普通货物,可能造成严重安全事故,导致巨额索赔,甚至被列入黑名单。
- 避坑指南:
- 如实申报:提供清晰、准确、详细的品名,最好中英文对照。
- 核实编码:与资深报关行或货代确认正确的HS编码,确保与品名、材质、用途等信息完全匹配。
- 主动声明:对于含电池、液体、粉末等的产品,必须主动声明,确保合规运输。
误区三:过度包装或包装不当
- 错误做法:包装箱过大、填充物过多(增加体积和重量);或者为了省钱使用破损、潮湿、不牢固的包装(如旧纸箱)。
- 潜在风险:
- 运费暴涨:过大的包装会使“泡货”体积重量成倍增加,尤其是走空运和快递时,运费会急剧上升。
- 货损率高:包装不当无法有效保护货物,在多次中转装卸过程中极易造成破损、潮湿、变形,理赔纠纷不断。
- 避坑指南:
- 合理设计包装:选择尺寸匹配的包装箱,内部使用恰到好处的填充物(如气泡膜、泡沫角)。
- 强化包装:对于重物、易碎品,使用高强度纸箱并加上打包带。防潮货物使用缠绕膜。
- 模拟测试:对包装好的货物进行简单的跌落测试,检验其保护性。
误区四:混淆“计费重量”与“实际重量”
- 错误做法:以为运费只按货物秤出来的实际重量计算。
- 潜在风险:
- 成本误判:轻抛货(如羽绒服、家具)按体积重量计费,最终运费可能是实际重量费用的好几倍,导致利润被吞噬。
- 避坑指南:
- 学会计算:发货前自己先计算体积重量。
- 公式:长(cm) × 宽(cm) × 高(cm) / 折算系数 (空运/快递常用6000或5000)。
- 主动提供数据:向货代提供外箱尺寸和实重,让其给出准确的计费重量和报价。
- 优化尺寸:通过压缩、拆解、合理摆放等方式减小货物体积。
- 学会计算:发货前自己先计算体积重量。
误区五:不购买保险或盲目信任货代“免责条款”
- 错误做法:认为货代承诺“包清关”、“包送达”就万事大吉,或者为了省一点保险费而心存侥幸。
- 潜在风险:
- 损失自负:根据《华沙公约》等国际公约,承运人的赔偿责任有严格上限(如空运约20美元/公斤)。一旦货物全损,仅能获得极少的赔偿。
- 理赔无门:很多风险(如战争、暴乱、没收等)都在承运人的免责条款内,出了问题他们不赔。
- 避坑指南:
- 评估风险:高价值货物、易碎品、新品货物,强烈建议购买货运保险。
- 读懂保险条款:了解保险的起止时间、承保范围和免赔条款。
- 自行投保:如果货量较大,可以考虑向保险公司直接购买年度保单,费率更低。
误区六:低估清关复杂性和收件人信息重要性
- 错误做法:认为国外清关是货代或客户的事,提供的收件人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(如缺少电话、税号)。
- 潜在风险:
- 清关延误:资料不全会导致货物卡在海关,产生高额的滞留费,这些费用最终会由发件人或收件人承担。
- 货物退回或销毁:长时间无法清关,货物可能被退回(运费极高)或直接被海关销毁。
- 避坑指南:
- 了解目的国要求:提前了解目的国的清关政策,是否需要特殊认证(如CE, FCC)。
- 提供完整信息:提供准确完整的收件人信息,包括公司名、联系人、电话、邮箱、地址和税号(非常重要!)。
- 准备清关文件:妥善准备商业发票、箱单、原产地证等清关文件,确保信息一致。
总结:发货人黄金 checklist
- [ ] 核实:品名、HS编码、数量、价值是否准确无误?
- [ ] 测量:货物的实际重量和体积重量是否都已计算?包装是否已优化?
- [ ] 确认:报价是否包含所有费用?运输条款是否清晰?
- [ ] 评估:是否需要为货物购买保险?
- [ ] 检查:收件人信息(尤其是电话和税号)是否完整准确?
- [ ] 准备:清关文件是否齐全、规范?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在发货前多花几分钟进行核查和沟通,就能有效规避这些常见误区,让您的货物运输更加顺畅、省钱、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