绕行避风成本飙升!船公司发布台风季附加费通知
一、台风季航运市场现状:绕行成常态,成本压力激增
2025年9月,西北太平洋进入台风活跃期,超强台风“XX”和“YY”相继生成,迫使多条国际航线船舶绕行避风。这一举措虽保障了航行安全,却导致航运成本大幅上涨:
- 绕行里程增加:亚洲-美西航线船舶绕行台湾以东海域,单程航程延长500-800海里,燃油消耗增加15%-20%。
- 时间成本攀升:原定14天的航程延长至17-19天,船期延误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。
- 附加费集中出台:马士基、MSC、中远海运等头部船公司于9月初集体发布“台风季应急附加费”(Typhoon Contingency Surcharge),标准为$200-$500/TEU,部分航线涨幅超30%。
行业数据: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统计,2025年8-9月亚洲-北美航线平均绕行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$1.2亿,创历史新高。
二、船公司附加费解析:谁在买单?
1. 主要附加费类型及影响
附加费名称 | 征收标准 | 适用场景 | 货主应对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
台风应急附加费 | $200-$500/TEU | 航线绕行或港口关闭 | 优先签订长约锁定费率 |
燃油调整费(BAF) | 按绕行燃油成本浮动 | 航程延长导致油耗增加 | 选择低硫油航线降低成本 |
拥堵附加费(PCS) | $100-$300/TEU | 避风港停泊排队 | 分流货物至非拥堵港口 |
2. 争议焦点
- 合理性争议:部分货主质疑船公司“借台风之名转嫁成本”,尤其对长期合约客户突然加收费用不满。
- 透明度问题:附加费计算方式未公开细节,例如MSC仅注明“基于实际绕行损失”,缺乏第三方审计。
案例:2024年台风“海神”期间,日本货主协会起诉某船公司重复征收绕行附加费,最终达成庭外和解。
三、货主如何消化成本压力?
1. 短期应急策略
- 运费对冲:通过远期运价协议(FFA)锁定未来3个月舱位价格,抵消现货市场波动。
- 多式联运替代:
- 中欧货物转铁路(如“渝新欧”班列,时效稳定在18-20天);
- 东南亚近洋航线改用支线船+母船转运模式。
2. 长期供应链优化
- 合同条款谈判:在年度协议中加入“极端天气附加费上限条款”(如不超过基础运价的10%)。
- 库存策略调整:将安全库存周期从30天延长至45天,缓冲台风季延误风险。
3. 技术赋能降本
- AI航线预测:采用Windward等平台分析台风路径,提前72小时规划最优绕行方案,节省5%-8%燃油成本。
- 区块链对账:通过TradeLens平台自动核验绕行里程与附加费匹配度,减少争议。
四、行业呼吁:建立台风季协作机制
1. 船公司责任
- 透明化成本:公布绕行燃油消耗、港口停泊费等原始数据,接受第三方监督。
- 差异化收费:对医疗物资、生鲜等紧急货物豁免附加费。
2. 政策支持
- 港口应急基金:中国交通部拟推动设立“台风季港口滞期费补贴”,减轻货主负担。
- 国际协调:国际航运公会(ICS)提议建立跨太平洋航线“台风绕行共享舱位池”。
五、未来展望与行动清单
气象机构预测,2025年9-10月还将有3-4个台风影响东亚航线。货主需立即行动:
- 高优先级货物:支付溢价签订“保舱保柜”协议,确保运输确定性。
- 保险核查:确认保单是否覆盖“绕行延误损失”(多数海运险不包含)。
- 供应商协同:与上下游共享台风预警信息,调整交付时间表。